admin 2025-10-25 19:03:27 99女足世界杯

中国龙到底长什么样?

《本草纲目》

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历史文物中的龙形象

夏商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主要表现为:巨首生两角,身似蛇形,蟠曲如球状;有两身一头,头居中两身分列左右,有四足亦有无足等。

夏商时期

相比于殷商重鬼神祭祀之事,周朝更加重视现实生活,其敬天保民的思想将目光聚焦到了人本身,周朝的龙形象也逐渐丰富,出现了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爪等细节。

周朝

秦朝受五行观念、阴阳学说的影响,对寻仙问药、长生不老之事十分痴迷,龙作为升仙的“交通工具”,更多的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此时的龙纹质朴雄浑,龙的形象较为完善,一般都是四足、有爪,有鳞甲、长角,口部有须。

秦朝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这个时期的龙有兽相。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汉朝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唐朝

宋朝的优雅与精致体现龙形象上,更加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和韵律感。龙的头部更加精致,眼睛小而明亮,牙齿整齐。宋朝的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使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书法、绘画和雕塑等领域。

宋朝

随着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的建立,元朝统治者开始利用民间对龙的尊敬和恐惧巩固辽阔的江山,龙纹迎来了真正的盛世。元龙凶猛,牙齿大,脖子细,爪子尖,龙纹也颇具气势,并时常与云纹、火焰纹及波涛纹等组合出现,被广泛应用在元代青花瓷中。

元朝

明朝的龙品相威武,龙须浓密昂扬,翅膀和尾巴更加华丽,呈现出羽毛状的质感。威风凛凛的龙纹形象展示着明朝的皇权威严和昂扬国力。

明朝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龙作为皇家象征,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和装饰性,龙的身体上常常布满彩色的鳞片,龙爪粗壮有力。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壁画、雕塑等艺术品中。

清朝

名家画作中的龙形象

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的曹不兴。曹不兴画过各种各样的龙,曾描绘“龙头样四卷四头,清溪侧坐赤龙盘赤龙图二卷”。

东晋画家顾恺之也画过龙,其名作《洛神赋图》中,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云车之前有六龙并驾驭齐驱拉车奔行云中,另有一龙从水中跃起,奋爪升腾,颇有气势。图中之龙皆头部略短,双角细长微曲,蛇颈兽躯,形态驯良温顺、充满稚气。

顾恺之《洛神赋图》

《宣和画谱》记载,唐代的吴道子也是一位画龙的高手,“道子画龙,则麟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酉阳杂俎》续集也记载道:“(长安)西中三门里南门,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可见其画龙的熟练程度。

南宋的陈容画龙时擅长水墨作画,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陈容画龙时,并不会将一整条龙都画下,而是将龙置身于崇山云雾之中,烘托出它若隐若现、神秘飘渺的形象。元代的吴澄称赞“虽在墙壁绢素之上,如见能飞跃,盖得龙之真也”。

陈容《九龙图》

明代浙派画家汪肇的《起蛟图》运用了泼墨法,生动地表现了蛟龙得水腾跃、变化腾空、山风呼啸的豪壮气势。

汪肇《起蛟图》

清代的画龙名家周璕有多幅作品传世,时人观赏周璕画龙,称赞:“云龙上下周遭布濩蟠……隙间目之电掣雨骤眩欲眠,俨如涛飞山立镇摧翻。”其画作《墨龙图》中的龙翻腾在云雾里,几至百转,隐隐约约。

周璕《墨龙图》

上下数千年,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凝聚。对炎黄子孙来说,龙是一个符号、一丝意绪、一份血肉相连的情感。龙形象的变迁既印证着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也反映着民族进程的波澜壮阔。

在漫长的时间里,“龙”作为一种精神纽带,把中华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使人们自发地认同自己“龙的传人”这一身份。我们从未见过龙,却毫不吝啬用丰富的想象将它描绘于经文史集的字里行间,应用在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内容来源:浙江文学馆 浙江作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金靴奖_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 - omdz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