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僜人将告别
新华网拉萨5月10日电(记者 拉巴次仁 罗布次仁)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琼僜人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僜人杜希布林部落首领——阿鲁松宣布:他将不把部落首领让位给儿子,彻底结束部落首领世袭制。这意味着他将成为我国僜人最后的部落首领,标志着僜人将告别“部落时代”。
僜人与时俱进
僜人俗称“僜巴”,居住在西藏东南部与印度交界地区。在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生活着1400多名僜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人口少、没文字。
阿鲁松身高一米六七,头顶的白色“格崩”(白布缠成的帽子)是部落首领的象征,腰挎长刀,肩挎英镑串成的挎带,身着粉红色僜人马甲,显得精神矍铄、十分威武,难以相信他已是高龄老人了。
西藏和平解放前,僜人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捕鱼狩猎的原始生活,住在深山老林,穿树皮,吃兽肉。阿鲁松所属的杜希布林部落是当时僜人部落中人口最多的部落。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部落的酋长。16岁那年,阿鲁松被父亲和爷爷推上了部落的最高宝座。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政府把僜人请下山来,给他们分田地,建房屋,让他们在平坦的土地上定居下来。
阿鲁松说,刚开始,僜人并没有很快适应定居生活。在未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前,习惯在原始森林中打猎为生的僜人依然离不开他们最擅长的本领——狩猎。阿鲁松说,过去他枪法很准,打过最大的野生动物是“四不像”和野牛,但也曾险入虎口。
改革开放后,僜人村虽然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杀牛比富、买卖婚姻等陋习仍困扰着僜人村的发展。
1999年新年第一天早上,阿鲁松做了一件可载入僜人史册的大事。他杀了26头牛、50头猪、70只鸡,邀请上千名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从那天开始,我把僜人杀牛比富的陋习给改了,从此再也没人敢杀牛比富!”阿鲁松说,僜人有杀牛比富的陋习,看谁家挂的牛头多,表明谁家最富有。他说,每年冬天,僜人村村民都要杀牛请客;有的村民没钱杀牛,就四处借钱,闹得一家人两三年都还不起账。1995年村民把耕牛几近杀绝。
进入本世纪后,僜人村旧貌换新颜。广东援藏省市投入200万元在村中修建了5条简易公路,国家给每户僜人补助2.5万元用于新建房屋。如今,僜人村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房屋,一面五星红旗在村中迎风飘扬。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察隅旅游观光。阿鲁松又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带领村民兴办农家乐和僜鸡厂,培训旅游接待人员。去年,全村村民仅旅游一项户均收入上万元。
“以前看到陌生人就跑,把门关得死死的。现在看到游客,大家都热情招待,”阿鲁松说,僜人妇女一般戴一对银制喇叭形耳鼓,独特的装饰深受游客的青睐。游客每次与僜人合影都会给50到上百元不等的“小费”,一些僜人妇女仅拍照留影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
如今,僜人已告别刀耕火种的“部落时代”,走向和谐文明的新时代。阿鲁松说:“现在僜人的一些习俗正在改变。过去比谁家杀的牛多、比谁家买的老婆多。现在比谁家房子修得好,比谁家买的家具、电器多,比谁家子女懂得科学文化多。”他告诉记者,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电饭煲已进入寻常僜人家,一些村民还购买了摩托车、拖拉机和汽车。
下察隅镇镇长江志强介绍,从2000年以来,政府对僜人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年,沙琼僜人村的民房改造、人畜饮水和道路改造等国家投资超过500万元。2010年,沙琼僜人村人均年纯收入达7600元,其中现金收入36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旅游业、养殖业、药材等。
“我们要在道路两边种树绿化,按照僜人习俗建造博物馆,还要修观景台和瀑布……”阿鲁松告诉记者一个喜讯,如今,自治区旅游局和广东援藏省市计划投资700万元,用于发展僜人村旅游业、建设僜人博物馆以及绿化村道路。
“僜人要铭记过去的历史”
正在兴建的僜人博物馆是阿鲁松一生的梦想,他说:“僜人要铭记过去的历史,保留僜人文化,否则,年轻人不知道僜人是怎么过来的。”阿鲁松家挂的50多只牛头将可能成为博物馆中的首批“文物”,而不是财富的象征。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僜人连箭都不会放。”阿鲁松说,国家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后,特别是在察隅县境内设立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僜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和毒箭。“这两年狗熊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所有人都在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
江志强说,现在僜人村成立了护林队,护林员每天巡山护林,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给每户僜人6500元的退耕还林补助,加上农机补贴等其他补贴,老百姓户均年收入可增加上万元。
阿鲁松40岁的大女儿杜西亚依旧沿袭僜人习俗,喜欢吸烟(僜人吸烟是为了死后防止灵魂不受蚊虫叮咬)和戴银质大耳环,但小女儿阿杰不像母亲和姐姐一样吸烟,也不再戴大耳环和穿筒裙,打扮时髦、身着休闲便装的她已成为僜人村首批旅游接待员。
“我肯定是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没有首领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时代在发展,但民族文化一定要保留,科学文化一定要学。”阿鲁松感慨道,他这辈子最后悔没有读书。他说,过去僜人卖粮不会看秤和算账,要专门请人,还要给他们买烟买酒。
下察隅小学校长党青竹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僜人村入学率比较低,由于僜人有早婚习俗,辍学的也比较多。现在,僜人孩子入学率达到100%,正在上小学的僜人学生有151名。
目前,沙琼僜人村有10多名学生在拉萨及内地读大学,阿鲁松的儿子金如松(意为宝贝儿子)就在山东石油大学读本科。很多人问阿鲁松是否会让儿子继承首领,他坚定地回答:“肯定不会,我要让儿子读研究生,当国家干部。”